象棋初始摆放
(一)将军
对局中,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把对方的将(帅)吃掉,称为“将军”,或简称“将”、“照”。
(二)应将
被“将军”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、躲避或防卫的着法。应将的方法有:
1.吃掉对方进行“将军”的棋子。
2.帅(将)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。
3.用自己的棋子置于对方“将军”的棋子和自己帅(将)之间,俗称“垫将”。
4.遇到对方炮“将”时,除以上“应将”办法外,还可以把己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。如遇马“将”时,还可以用己方的棋子别住马腿。
(三)将死
如果被“将军”而无法“应将”,就算被“将死”。
(四)困毙
轮到走棋的一方,帅(将)虽然没有被“将军”,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,同时己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,就算被“困毙”。
(五)胜、负、和
1.对局时,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,就算输棋,对方得胜:
(1)帅(将)被对方“将死”;
(2)被“困毙”;
(3)自己宣布认输。
2.对局时,出现下列情况之一,就算和棋:(1)属于理论上公认的双方均无取胜可能的局势;
(2)一方走出自己轮走的一着棋之后,提议作和,对方表示同意;
(3)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已达三次,并符合“不变作和”的有关规定,又均不愿变着时。作为正式比赛,胜、负、和的内容远不只这些,我们只讲了最基本的,供大家在练习时使用。
(六)河界线
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“河界线”。
(七)巡河
下棋时,一方棋子(一般只指车或炮)在己方“河界线”上时,称为“巡河”。
(八)骑河
下棋时,一方棋子在对方“河界线”上时,称为“骑河”。
(九)中线
棋盘中第五条竖线。通常用“五”(红方)或“5”(黑方)来代表,是有关将、帅安危的生命线,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。
(十)肋道
棋盘中第四、第六两条竖线。通常用“四”、“六”(红方)或“4”、“6”(黑方)来代表。因在中线将(帅)位左右,形似人的两肋,因此称“肋道”。
(十一)兵行线
也称“卒林线”。棋盘中“河界线”下面的第一条横线,兵、卒就摆在这条线上,故而得名。
(十二)宫顶线棋盘中“河界线”下面的第二条横线。因是“九宫”的顶线,因此称“宫顶线”。(十三)底线
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。
(十四)对局
双方下棋称“对局”,亦叫“对弈”。
(十五)全局
指对局的全部过程。包括“开局”、“中局”、“残局”三个阶段。
(十六)局面
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分布的状态。通常包括“先手”、“后手”、“优势”、“平稳”、“对攻”、“复杂”、“均势”等等。
(十七)起着
开局第一着称起着。
(十八)胜势
对局中,局势大体已定。胜利在望的一方,称“胜势”。
(十九)胜定
对局中,一方多子并占优势,另一方子,又无手段反击和变化,形成必败的局势。其多子并占优势的一方称此棋局为“胜定”。
(二十)绝杀
对局中,一方下一着要将死对方,而对方又无法解救,称“绝杀”。
(二十一)羊角士(仕)
把士(仕)支在九宫上角,称“羊角士(仕)”。是防守的一种方法。
(二十二)花士象或花仕相。
指对局中双士象或双仕相,在中线联防时左右分开的一种形式。如图1-15所示。
(二十三)单缺士(仕)
对局中,有双象(相)而缺一士(仕),称“单缺士(仕)”。
(二十四)单缺象(相)
对局中,有双士(仕)而缺一象(相),称“单缺象(相)”。
(二十五)高兵(卒)、低兵(卒)、底兵(卒)兵(卒)
过河界后,进入对方第二条横线(即“卒林线”或“兵行线”)时,称为“高兵(卒)”,进入对方第三、四条横线时,称为“低兵(卒)”,到达对方底线的兵(卒),称为“底兵(卒)”,又称“老兵(卒)”。
(二十六)禁止着法对局中,凡是单方面走出的“长打”,包括“长将”、“长杀”、“长捉”等,称为“禁止着法”。(二十七)允许着法
对局中,凡是单方面走出的“长兑”、“长献”、“长拦”、“长跟”、“一打一闲”、“二闲”等,统称为“允许着法”。
(二十八)闲着
也称“停着”。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。走子不起进攻作用,目的在于等待时机。因不是连续威胁对方,属允许着法。
(二十九)等着
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。目的在于等待时机。有时与“闲着”相仿,但较为积极,稍具进攻作用。
(三十)空着
也称“废棋”。指对局中一方弈出的一着毫无作用。往往不仅损失了一步棋的时机,甚至导致局势不利而遭败。